只有用心才能看见,真正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小王子》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
导读
一、漫画
二、相应理论依据及相关数据
三、一些想分享给大家的话
四、电影推荐(小福利)
01
杰米森是美国某所大学的教授,她与一名盲人学生交情甚好,盲人学生经常来她的办公室与其聊天并相聊甚欢无话不谈,她也认为自己已经非常了解对方。直到有一天,杰米森应盲人学生之约去盲人图书室找他。当她推开门的那一刻,发现里面漆黑一片,自己什么都看不见,于是摸索着尝试去寻找电灯开关。在寻找的过程中杰米森无意碰撞发出了些声响,盲人学生听到是杰米森来了,赶紧起来去给她开了灯。一瞬间室内通明,只看见房间内零零散散坐着几位盲人阅读者在用手指触碰着盲文静静阅读着书籍。
“只有当我逐渐进入一个情绪更为稳定、生活也可预期的世界之后,我才开始意识到,我对这个世界所知甚少,也完全不清楚在里面生活究竟会是什么样子。在许多方面,我都只是这个正常世界中的一个陌生人而已”,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回忆起当时的感受如是写道。
这个故事对我的触动非常大。是啊,在许多方面,我们都只是这个正常世界中的一个陌生人而已。然而我们却常常对那个未知的“常态”进行妄加评论。
“抑郁症”,即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02
很久以前,人们发现有一类人处于相似的精神状态中:情绪低落、兴趣下降、活动减少,甚至有消极轻生的念头和行为等。为了方便的交流,医学家将这些表现统称为“抑郁症”。
这是典型的症状学或现象学诊断。在医学领域,所有的类似诊断,都是不科学的。唯一科学的诊断是病因学诊断。
(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曾奇峰先生的这段话恰到好处的论述了这点)
因此,在所有的精神疾病中,抑郁症虽最广为人知,但却也最容易被误解。
03
正是由于这种公众误解,因此绝大多数患者会抗拒暴露自己患有抑郁症的真相。因为在这种认知环境下,任何不对劲的地方都只会被看作性格上的缺陷,而不是大脑里面的化学物质出了问题。
同时如果承认自己很无助很绝望,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就会降低,他们会亲身感受到这种歧视和耻辱。他们其实并不介意自己的疾病发作,反而很在意被归入软弱和神经质的行列。
有三种神经递质对心境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5-羟色胺(又名“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
5-羟色胺掌管情感、欲望、意志。
去甲肾上腺素提供生命动力。
而多巴胺传递快乐。
这三种神经传递素会直接影响大脑对“快乐”信息的接收。
而在抑郁症患者的神经系统中,调节心境状态的神经递质无法正常运作,神经信号就会受到破坏或者不断减少。
“抑郁症”和“抑郁情绪”不同。
前者是生理,而后者纯粹是因为一些应激性事件。
“抑郁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
对抑郁症自杀者的脑部标本研究发现,大脑内的三种神经递质的浓度均低于常人;大脑内内囊前肢部分各项异性值明显降低,该区域内白质破坏导致额叶纹状体通路受损。抑郁症患者外侧眶额皮质,与负责记忆的脑区连接减弱。同时如果抑郁病程太长,可造成患者大脑海马区体积缩小,这时功能性病变就会转化成不可逆的器质性病变。
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只是一方面,它会使一个人思维变得迟缓、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在近事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阅读障碍、反应时间延长、语言流畅性差、以及眼手协调能力降低等方面)、以及出现一些躯体性症状(睡眠障碍(一般表现为早醒并醒后无法入睡,少数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多)、乏力、体重下降(少数会出现体重增加)、性欲减退等,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抑郁症性木僵)等。
抑郁症不是浪漫主义,它是一种真真实实存在的生理性疾病。
04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抑郁症患者数量达3.5亿,遍布各个年龄组,其中每年因抑郁症自杀的死亡人数高达100万人,同时它是世界各地的首要致残原因。
而在中国,平均每年大约有28万人自杀,其中40%患有抑郁症。中国抑郁症患者数量已达9000万,但就医率仅10%。
在2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抑郁症患者正以每年11.3%的速度增长着。
而到2020年,抑郁症或将成为人类的第二大疾病,仅次于心脏病。
同时,抑郁症的发病(和自杀事件)已开始出现低龄(大学,乃至中小学生群体)化趋势。
同时世界卫生组织(WHO)一项研究表明,抑郁症和焦虑症每年给全球经济造成了1万亿美元的生产力损失,而每投入一美元用于扩大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治疗,就能带来4美元的回报。
05
在大多数情况下,公众的恐惧和误解、通俗心理学的愚蠢、以及心理健康倡导者的目标往往纠结在一起,造成了极大的混乱。
“抑郁症”这三个字,相比这几个字背后丰盈的人生,太浅了,也太窄了。
要知道,在错误的场合用错误的语气说出这些词汇,会让患者感到锥心般的痛苦,而患者对这些麻木不仁的偏见的记忆往往会持续很长时间。
因此显而易见的,我们需要继续改变公众对这类疾病的认识,而不是仅仅将这些强烈而复杂的情绪与行为缩减成一个个毫无生气的诊断名词。
06
心理咨询师接受的训练就是帮助人们应对自己的情绪问题,让人们的生活更充实、更富有意义。但大部分心理咨询师都没有接受过医学训练,因此,他们通常是没有资格开处方药的。
精神科医生最初接受的是医学教育,然后才接受心理治疗方面的教育——用药物作为治疗手段。他们也接受谈话治疗训练,但其中很多人都选择专攻药物了(有的精神科医生确实更注重谈话治疗和替代性疗法,但很难找到这样的医生)。
轻度抑郁症只需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心理疗法,甚至某些情况下可以实现自愈。而中度及重度抑郁症就应该尽量接受药物治疗同时辅以心理疗法了。
然而我国该行业从业者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同时在这些疾病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的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专业心理咨询人员数量的严重不足。
抑郁发作的可怕程度远远超出了语言、声音或影像所能描述的范围,同时受文化程度、认知偏差等社会因素的影响,科普心理科学这条路也任重而道远。
一些想分享给大家的话
若未沉浸在暗黑的心境就无法写出永恒的佳句。
在痛苦中成长,其实并不绝望
越对未来有信心,越对当下有耐心。
思考不是为了得到一个最优解,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你并不孤独。
因为哭得更多,所以欢笑也更多;
因为经历过所有的冬日,所以更能欣赏春天;
因为死亡如同紧身衣一般,所以能了解生命的意义;
因为看到人类最善良和丑陋的部分,所以慢慢了解关心、忠诚和豁达的价值。
——世界躁郁症研究领域的顶级权威专家
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
其实,徐小平、张朝阳、汤珈铖、任正非、贾斯汀·比伯、白岩松、陈坤、周华健、杨坤、周渝民、朴树、薛之谦......这些人都曾患过或目前仍在这种生理性疾病中煎熬,这样的名单其实还很长......但请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电影推荐
导演: 佐佐部清
编剧: 青岛武
主演: 宫崎葵 / 堺雅人 / 余贵美子 / 大杉涟 / 田村三郎 / 更多...
类型: 剧情 / 爱情 / 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11-10-08(日本)
片长: 121分钟
剧情简介:
婚后五年,在某网络公司上班的髙野干夫(堺雅人 饰)和毫不卖座的漫画家妻子小晴(宮﨑あおい 饰)过着平静的生活。干夫为人纤细,一丝不苟,习惯每天早上做便当,按照不同日期搭配便当的奶酪和领带。但是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干夫看似平静的内心渐渐失衡,他甚至一度企图自杀,经问诊才发现自己已经患了抑郁症。一向专注工作、神经大条的小晴回想,似乎早在几个月前干夫的身上便已出现了些许迹象。为了让丈夫尽快恢复健康,小晴以离婚相要挟迫使干夫辞职休养。失去了生活来源,髙野夫妇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但他们也在相互扶持的道路上获得了久违的快乐……
影评:
一部很治愈的电影。不可否认,抑郁症的确是个挺郁闷的话题,然而这部以抑郁症为主题的电影却有着明快的氛围,没有半点凄风悲雨的苦情戏。
《丈夫得了抑郁症》改编自细川貂的同名漫画绘本,讲述了身患抑郁症的丈夫与一直支持照顾他的妻子之间真实而感人的生活琐事。
妻子得知丈夫得了抑郁症后,并没有选择抛弃丈夫。或许我们也可以像剧中的小晴那样,陪伴最爱的人度过最困难的时光。
《一念无明》
导演: 黄进
编剧: 黄进 / 陈楚珩
主演: 曾志伟 / 余文乐 / 方皓玟 / 金燕玲 / 陈学文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
语言: 粤语
上映日期: 2017-04-07(中国大陆) / 2016-09-08(多伦多电影节) / 2017-03-30(中国香港)
片长: 101分钟
剧情简介:
《一念无明》讲述了一个原生家庭情感冲突的极端案例,但其中展现出的亲情纠葛与百态世相却是许多人能在其中获得共鸣的。患有躁郁症的阿东(余文乐 饰)因为当年误杀饱受痛症折磨的妈妈(金燕玲 饰)被判入住青山医院,康复出院后住在当陆港司机的爸爸黄大海(曾志伟饰)的板间房里。黄大海试图关心儿子,但阿东却并不领情,原来阿东一直对爸爸当年抛弃家庭的事耿耿于怀。阿东重投社会,却遭到身边的朋友歧视,唯然他尝试平复自己,同时阿东也想尽方法希望找回当天谈到近乎订婚的Jenny(方皓玟 饰),没想到当找到Jenny时,却有着另一番滋味。
影评:
该部影片曾经于2018年代表中国香港竞逐奥斯卡外语片奖,而它所击败的对手,包括《追龙》、《摆渡人》和《七月与安生》等热门竞争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足以显示出这部影片的质量和艺术水准。
曾志伟和金燕玲两位老戏骨的演技无需多言,老爸的一个眼神和老妈的一声哭泣,万千情绪早已不言自明,值得单独一提的是影片主角阿东的饰演者余文乐,黄秋生曾经这样评价他:后生可畏!
- 上一篇:关爱大学生心理健康,改善疫情心理环境
- 下一篇:敞亮青春,互助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