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与措施
日期:2021-03-31  作者: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浏览量:6406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根据严重程度的不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可分为轻度心理障碍和严重心理障碍。河北省曾对一些高校新生进行心理普查,结果表明,20%-30%的学生存在轻度心理障碍;0.8%-2%的学生存在严重心理障碍。苏州大学心理咨询中心8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测查数据显示,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大学生比例基本稳定在6%左右。杭州市的调查研究发现,25.3%的大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国家教委曾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大约20.2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大学生体学、退学、自杀的一个主要因素。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自我封闭。

    

二、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      

 

三、针对心理问题的措施

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大学生应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拼命地吸取新知识,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大学生应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强化大学生积极情绪的体验。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让大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兴趣、增强满意度、激发大学生的爱心等,这些积极情绪体验最终会融入到大学生的血液之中,从而引导大学生的知行能力,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4.转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倡导心理健康问题个别咨询与团体辅导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提倡团体辅导、交互式的心理问题处理方式。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