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痴迷校园借贷消费的心理分析及防范措施
日期:2021-04-06  作者: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浏览量:4314

校园借贷消费的心理分析及防范措施

虽然国家三令五申打击非法网络贷款,可在大学校园里,网络借贷的新闻如今仍然屡见不鲜。校园网贷多采取虚假的宣传来骗取大学生的信任,又采取威逼利诱和恐吓等违规违法的行为进行催讨欠款。网上还有各式各样的网贷吧、催收群,这些群里有专门教放贷者催款的技巧,还提供异地上门催收、“短信轰炸机”轮番轰炸等服务。一旦学生还不上钱,就会遭到各种各样的骚扰,直到还清欠款为止。

站在学生主体的角度,从心理层面分析校园网贷屡禁不止的根源:

一、消费理念的变化。

进入大学之后,同学们间会出现各种消费理念的碰撞,在接受新的消费观之后,一些同学就会出现消费观念的动摇。大部分大学生在入学之前,消费观都是在自己父母经济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的,能够符合家庭经济的整体水平。但是大学中有很多不同的家庭经济水平,彼此之间的消费观念差距也会比较大,这时候如果无法正确的进行认知,就很容易被别人的消费观念带跑,出现盲目追求高消费的情况。在想要追求高消费,而经济水平不符合的情况下,就很容易进入到校园网贷的陷阱中。

二、享乐主义思想的入侵。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都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中,由父母和学校进行管理,同时也有着比较繁重的课业,所以生活的节奏都是十分紧凑和规律的。在进入大学之后,大学是较开放的生活学习环境,很多大学生就会出现享乐主义作祟。享乐主义入侵之后,大学生很容易就会懒散无为,只想过舒适的生活,甚至出现不劳而获的思想,从而给了网贷趁虚而入的机会。

三、缺乏“延迟满足”的能力。

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明明事情没做完,却忍不住刷一会儿手机、微博;计划存下一笔钱,却因经不住淘宝购物的诱惑,成了月光;计划着要运动节食,没有坚持2天就放弃了了。从心理学角度,是缺乏延迟满足能力的表现。是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大学生缺少社会生活实践经历,一旦离开父母,常适应不了外界的众多诱惑,会尝试着借贷、赌博铤而走险,但是结果却事与愿违。

四、盲目乐观心理。

根据相关的采访调查,大学生使用“校园网贷”中,有一部分对网贷产品的借款期限、手续费计算、逾期罚息等规则非常熟悉,却还是进行了超前的消费行为。当问及他们是否考虑过如何归还借款,很多学生都回答说当时以为自己可以如期归还。这反映出大学生对自身的还款能力进行估计时,表现出盲目乐观的心理,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还款能力。大学生除了生活费之外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多数只能通过兼职获取一点收入,很多学生在估计收入时都不会考虑兼职收入的不稳定性,一旦兼职工作无法继续,就会导致网贷借款无法按期偿还。

作为大学生,该如何防范校园网络贷款的风险呢?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如何理性的判断事物和辨别是非。将生活的重心放在学习和自我提高上,多思考自身未来的发展,远离拜金主义、远离享乐主义。

2、理性消费

自己生活的主人,避免盲目攀比。不过度消费、超前消费、不参与赌博等违法经济行为。

3、从正规途径解决财务问题

财务方面的问题,与家长沟通,在校可联络辅导员,向其说明自己目前遇到的困难,寻求其通过学校、社会的资助政策,获得帮助。

4、珍惜自己的注意力

养成只字不差地阅读重要文件的习惯,避免在理解不足的情况下“同意”或安装某些非法软件。

5、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可通过勤工俭学,通过自己的双手去获取合理的回报,而不是轻信校园网贷的虚假宣传进行不计代价的借贷。

6、学习经济金融知识

全方位地理解还贷款等相应信息,具备区分违法校园贷的能力,从而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了解贷款的优势与劣势,自觉地远离非法贷款行为。

收藏本页